仓慈字孝仁,三国时淮南人。建安为绥集都尉,黄初末年又任长安令,太和中迁敦煌太守,仓慈到任后抚恤民众,压制豪强,重新分配土地。又不以重刑治理郡中事务,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都不判处死刑,某一年被处决者竟不满十人。西域各国的朝贡使者常常因大族豪强的阻拦而不能到达都城。与各国的贸易,豪强也多采取欺诈手段。仓慈到任后派出使者一一安抚,各国使者要去洛阳的,仓慈都给予方便。又和各国进行交易,公平合理。因此当地汉人和胡人都称赞他的德政。后卒于任,西域各国为其发丧,又立祠拜祭。
三国志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大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