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前500),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字仲,谥平,世称晏平仲。东莱夷维(今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继父晏弱为卿,景公时出任相国。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相传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能言善辩,巧于辞令,常出使各国,不辱使命。治国颇有政绩,后世将其与管仲并论,合称“管晏”。齐景公九年(前539)奉命使晋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论齐政,预见姜齐政权终将会被民众“归之如流水”的田氏所取代。主张以“礼”治国,君臣协力。力劝景公减轻赋税,减宽刑罚,听取臣下不同意见。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相传其食邑在今齐河晏城镇。位于淄博临淄区齐国故都宫城以北三里许的晏婴冢,系后人修筑的纪念性墓葬。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於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闚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