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堂位于下城区中山北路耶稣堂弄2号。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英、法、美等国家将其势力范围从上海、宁波扩展到杭州。除法、意控制的天主教在杭州重新恢复活动外,英、美控制的基督教如圣公会、内地会、浸礼会、南北长老会等,也在杭州建堂传教。到民国时期,杭州基督教共有教堂28处,其中美国12处,英国7处,加拿大1处,中国8处。而美国南长老会一家就占了6处,势力最大最广。
清咸丰十年(1860年)美国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来杭传教后创建天水桥畔的天水堂,属美国南长老会差会,位于杭州中山北路耶稣堂弄2号。其时杭州地方长官卢藩台拨给下城区荒地10余亩(即现天水堂地基)。此后差会又在杭城其他地方租房传教,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天水桥地基上先建平房两间,开设了布道所,落成之日,藩台赠"胡郝礼拜堂"木匾额一块。差会后又在礼拜堂后面造楼屋两幢作为传教士住宅并重新建礼拜堂一幢,男女书房及宿舍等五六幢。继胡、郝二位之后,美国传教土司徒尔夫妇(即司徒雷登之父母,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天水堂传教士住宅)主管天水堂。抗日战争胜利后至l958年,由吴志雄、郑勉余牧师主管天水堂,并在该堂办有杭州圣经学校、儿童院等。1958年停止宗教活动,教堂房屋作为包租产由房管部门租给杭州链条厂使用。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后,教会收回房屋,并进行了初步整修。修复后的天水堂砖石结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l75平方
米;悬山顶,入口处在山墙面,白墙黑瓦,木门、木窗、木栏杆,朴素平实。
现天水堂尚存,传教士住宅仅剩一幢了,被作为司徒雷登故居,陈列布展后将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