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卢毓

  卢毓(183~257),涿郡涿(今属河北)人。三国魏律学家,东汉卢植之子。曾任丞相法曹议会史、廷尉等主管法律之官,官至吏部尚书、司空。他多引经义解释法律,据礼认为比附断罪应当从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魏文帝曹丕任五官将时,他在门下贼曹任职,有士逃亡,廷尉认为士的妻子应当弃市,他据礼论争,认为此妻刚到夫家,尚未见过其夫之面,虽然可比附军士逃亡之法,但应按“附从轻”,所以对此妻“刑之可也,杀之为重”,受到曹操称赞。他又从利国同时“利民”的角度出发,主张徙民屯田,应徙往土壤肥沃之地。他还深明律理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卫臻

  卫臻,字公振,三国魏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因其父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为黄门侍郎,转任丞相府户曹掾,加封关内侯。文帝曹丕受禅后,官拜侍中、吏部尚书。当时朝中诸臣皆称扬魏而贬抑汉,只有卫臻明白汉授禅之大义,因此称善汉美。魏明帝时,官拜右仆射,封康乡侯。抗击诸葛亮期间出任征南将军。后来历任光禄大夫、司空、司徒、晋封长垣侯。卫臻死后追封太尉,谥号敬侯。卫臻擅长隶书、章草,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书断下》中记载:“臻隶与章草,可亚于王濛”,未见书迹传世。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徐宣

  徐宣(168~236 ),字宝坚,广陵海西(今江苏扬州西北)人。曹操起,宣与陈登并从曹操。操用宣为司空掾属,东郡发干(今堂邑,属聊城)令,迁齐郡太守。曹操将远征马超,谓属吏曰:“今当远征,此方未定,以为后忧,宜得清公大德者以镇统之。”遂以宣为左护军,留统诸军。还,为丞相东曹掾,出为魏郡太守。曹操死,又辅文帝曹丕、明帝曹睿,历事3朝,官至左仆射,加侍中光禄大夫。68岁时以老疾逊位,终不许。青龙四年(236)卒。追赠车骑将军,谥贞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陈矫

  陈矫(?~237),字季弼,广陵东阳(今江苏盱眙东南)人。汉末避乱江东,不应孙策、袁术征辟,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会孙权来攻,矫诣许(今河南许昌东)求曹操援救。吴军败,操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校尉。行政务在宽恕。迁魏郡太守,时系囚数千,矫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太守,转西曹掾。从曹操征汉中(治今陕西汉中市),还拜尚书。他建议曹丕早即王位,免致生变,被采纳,因迁尚书令。明帝时历官侍中、光禄大夫、司徒。卒谥贞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陈泰

  陈泰(?~260),字玄伯,陈群子。曹魏时期历任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镇东将军、都督淮北诸军事,多次击败蜀军进攻。与司马师、司马昭友善,深得信任,常专方面之任。卒后谥穆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陈群

  陈群(?~236),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魏国大臣。最初为刘备豫州别驾,后辞官在徐州避难。曹操破吕布,归顺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曹操的大臣,刘廙的弟弟参与魏讽的谋反活动,刘廙被牵连,依法也应诛杀。陈郡为他在曹操面前讲情。曹操因为刘廙是名臣,也有赦免他的想法,因而刘廙得以官复原职。刘廙向陈群致谢,陈群说:“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魏书·陈群传》)黄初元年(220),曹丕即位,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曹丕为争取中原豪强地主的支持,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也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桓阶

  桓阶(?~221),三国曹魏臣。字伯绪。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初任长沙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除尚书郎。刘表据长沙,以桓为荆州从事祭酒。桓与太守张羡暗结曹操,及曹定荆州,遂以桓为丞相掾主簿,升赵郡太守。魏国初建,授虎贲中郎将侍中。数陈词议立曹丕为王储。丕即帝位,授桓为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桓病,丕新临省问,徙封安乐乡侯,食邑600户。及病革,即病中拜太常,卒谥曰贞侯。著有《桓令君奏议》。子嘉继侯位,任安乐太守,与吴作战败死。谥壮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傅嘏

  傅嘏(209~255),三国魏文人、思想家。字兰若,一作兰硕,或云一字昭先。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傅介子之后。弱冠知名于时,司空陈群辟为掾。齐王芳正始初,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时曹爽、司马懿辅政,争斗甚烈。嘏与曹操“假子”吏部尚书何晏不协,且有才性同异玄学之争,被免官。起为荣阳太守,不就。司马懿召为从事中郎,乃一心依附司马氏。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之变,曹爽、何晏被杀,大权尽入司马氏,除嘏为河南尹,掌管京师内外。迁尚书,时论议欲伐吴,嘏以为不宜远征。嘉平四年(252),司马师继其父执政,以傅嘏参计谋,与钟会同受宠信。傅、钟亦相友善,共阐才性同之说。尝论&ld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1

刘劭

  刘劭,三国时魏国大臣、哲学家。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人。少有才学,能属文,工诗赋。建安中为太子舍人,后迁任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时任陈留太守,官至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正始年间卒。受诏搜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编著《皇览》,又与议郎庾嶷、荀说等共同制订律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魏废帝时,专门从事执经讲学。所著《人物志》探讨了封建统治者如何选拔人才的问题。认为人“禀阳阴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一个人的形质可观察其才能、秉性。对于人性、才能、形质等各种表现分析甚为详尽。反映了汉末魏初在用人制度方面的趋势,开启了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0

刘廙

  刘廙(180~221),字恭嗣,三国魏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人。献帝时,其兄为刘表所害。廙惧而奔扬州,归曹操,为丞相掾属,转任五官将文学,为曹丕所器重。公元216年魏国初建,任黄门侍郎。后其弟因事被诛,本当连坐,曹操特予原宥,只贬为丞相仓曹属。曹丕即王位,任为侍中,赐爵关内侯。撰《政论》五卷,今存八篇,见《群书治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现存《谏曹公亲征蜀书》、《论治道表》等文,均载《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本传及注。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6-20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共15页 149条记录